說起我的第一台 Apple MacBook Pro 還是 2014 年帶信仰燈的款式,當初買了之後就一路順用到現在整整八年沒換過, PC 台式機都換了兩台,其中一台還因為電容爆掉送修過一次,Macbook 倒是頭好壯壯。

Touch bar 是換機的最大障礙

多年來也不是不想換,但是到了想換機的時間,蘋果卻出了 Touch bar 跟只有兩個 Type c 接口這種華而不實的設計,加上蝶式鍵盤手感爛的要命,手指還常常誤按到那條感應,該死的叫出不該叫的東西,非常不實用。

手機當初去掉實體鍵盤時,變成一定要用眼睛注視才能正確完成打字這項工作,但手機本來就會拿起來看,所以操作流程上並沒有太大問題,但是電腦鍵盤不是這樣使用的,它不應該做成需要注視才能正確操作,這種潮潮的Touch bar 做在 MacBook Air 就算了,Pro 這種面向專業方向的生產力工具根本不需要,到底是有哪個專業工作人士在專注工作的時候不用快捷鍵會一直低頭看鍵盤?

 

誰工作時會一直低頭看鍵盤????

 

公司那台的 Touch bar 為了防止誤按叫出不該叫的東西, 我都拿來養電子雞,這條 bar 就是這麼沒用,我自己的電腦才不想要這東西!

 

如果你也需要:電子雞 Touchbar Pet | graceavery

看看專業人士怎麼説:很難用的 Touch Bar,別買 · 嫁給 RD 的 UI Designer

同場加映:現在可以講Touch Bar 這垃圾終於滾了吧?

 

終於,闊別多年讓我等到這個設計的消失,發表會出來的時候我差點衝出去放鞭炮。

不然儘管隨著這些年軟體的升級,2014的硬體配備已經逐漸跟不上,小彩球出現的機率越來越高,風扇也幾乎常駐在起飛狀態,想做個動態小圖標,AE 更是開都開不起來,更不用說做點有趣的 3D 應用,Figma 雖然能開但卡,複雜的專案更是開到睡著…

這麼多的慘劇都沒能讓我有勇氣換新的Macbook,畢竟公司的電腦就夠難用了。

後退即是前進?Apple 給出了解答

漫長的等待是有成果的,終於讓我等到蘋果回心轉意(或者是因為Jony Ive離職),作為生產力工具的 Macbook Pro 終於拿掉了那條不知在幹嘛的 Touch bar 並且增加了原本拿掉的各種接口,最重要的 HDMI 回歸了,終於不用去客戶那投影連個雙螢幕都需要帶HUB 。

現在,蘋果終於聽到用 MacBook Pro 當生產力工具的用戶聲音了。

除了充電跟充手機,終於能再接個外接硬碟,耳機孔跟記SD憶卡也回歸了,Apple 終於在專業向的產品上願意以實用性至上來推出產品(或者他們終於發現,一堆設計師拖著 HUB 當尿袋不會讓使用情境比較美)

當然隨著實用性的提高,機體厚度跟重量當然也回歸了,不過這點我覺得這根本沒差,一個可以移動的吃飯工具外觀根本不是優先級,輕便好看這種事交給 Air 就好,相信抱持這種想法的人也不是只有我,是多到足以讓 Apple 變更設計的聲音。

延伸閱讀:回歸舊款潮流!全新配備M1 Pro 和M1 Max晶片的MacBook Pro的「三大亮點」整理! | GQ Taiwan

該選擇 M1 還是M2 ?

國外已經有人測試出來了,M2儘管使用了較新的製程,M1 Pro、M1 Max、M1 Ultra 還是能以「以數量取勝」,效能核心 M1 Pro 比 M2 多了一倍,也就是說…現階段 M2 僅優於基本款M1,畢竟 M2 晶片本身定位並非是高階款處理器。

所以這個問題是 Air 跟基本款使用者才需要考慮的,M1 Pro 跟 M1 Max 毫無疑問絕對是優於目前的M2,根本不用考慮呢。

延伸閱讀:M2 有比 M1 Pro 更強嗎?一張圖看懂蘋果 Mac 全系列晶片規格

M1 該選擇 Pro 還是MAX?

一開始其實我很猶豫是否要買 Pro 還是 Max,因為很多人都說買多了會效能過剩,或是說猶豫就別買因為用不到,但我就是TM很糾結啊!

公司用的就是 M1 晶片的 MacBook Pro,在 Figma 或 AE 開啟檔案上還是效能不足,偶爾起飛下不來,想著既然都要花大筆$$了,不如索性一口氣上到頂規,不然頻繁換電腦很多環境跟設備要重設很麻煩,對我來說 Pro 效能堪用,所以對要不要 Max 很猶豫,但想到上一台,牙一咬我還是把記憶體加到滿直上 MAX 。

開箱鎮盒喵

我購買的 MacBook Pro規格

最後選擇買的是記憶體 64GB 的版本,因為其他版本沒貨也不知道要等多久(上海封城一次性影響全世界供應鏈),而我有個外包案馬上就要投入上工,也幸好我沒有等M2,畢竟 M2 目前看起來也幹不過堆料的M1 Pro。

延伸閱讀:上海封城掐死供應鏈!蘋果被逼瘋了 暗中逃命幹一大事

64G應對AE總算是夠了,當然還有各種根本記憶體怪獸的設計軟體,這次打算一口氣用至少十年,就算現階段有些效能溢出也無妨,不然像我那台8GB的舊款,想加都沒得加。

規格

Apple M1 MAX 晶片配備 10 核心 CPU、24 核心 GPU
16 核心神經網路引擎
64GB 統一記憶體
1TB SSD 儲存裝置
14吋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
含 Touch ID 的巧控鍵盤
力度觸控板
96W USB-C 電源轉接器
三個 Thunderbolt 4 埠、HDMI 埠、SDXC卡插槽、MagSafe 3 埠

捨棄蝶式回歸剪刀腳鍵盤

這次的設計回歸另一個值得提的優點就是鍵盤了,我的 2014 是最後一代剪刀腳,之後 Apple 就為了輕薄改用了蝶式鍵盤,我公司的鍵盤都是蝶式的,打起來手感真的爆幹差還容易壞,是法院認證的失敗設計。

這次 M1 Max 的鍵盤則是做成整片黑色的,我覺得整體滿好看的(也更耐髒),除去外表的話打起來手感也很好,鍵程體感有比較深,敲擊的回應感更接近我的 2014,但比它感覺更好。

延伸閱讀:

蝶式鍵盤終於飛走了 蘋果蝶式鍵盤的愛恨情仇史

巨大設計失敗:蘋果 MacBook 使用者起訴蘋果蝴蝶鍵盤案獲得集體訴訟認證

超讚 Liquid Retina XDR 螢幕

全螢幕持續亮度可達1000尼特、峰值亮度達1600尼特、對比度100萬:1,終於可以在電腦上能夠看到真正的深黑色和純粹的亮白色,不管是照片還是影片看起來都更漂亮了。

至於瀏海…因為我慣用深色模式,一直被人詬病的瀏海對我來說還好,使用上其實不怎麼明顯,淺色模式的話就…有點慘烈。

在設計工作上的使用體驗

請容許我讚嘆「怪物」(稱讚意味

開頭先說結論,UX/UI 甚至平面的設計本職工作正常用不到這麼高的效能,但如果你是獨角獸型工作者,有Animate 或3D的製作需求,預算也不吃緊的話我會建議直上,體感真的非常有差,公司那台 M1 Pro 跑起來還有點吃力的東西,Max 毫無壓力。

老實說設計師在工作時,其實跟工程師解Bug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個瀏覽器分頁齁…是有多少開多少,更不用說再加上常駐AI、PS、Figma、VS Code 以及一堆零零碎碎的小軟體、開發文件、影音軟體…還有一堆亂七八糟開起來就沒在關的小程式,說不吃效能是不可能的。(當然如果只是使用 AI 跟 PS 的話,的確不用 Pro 就可以順跑,不過要是跑大圖筆刷恐怕就要有點耐心了)

我之前的煩躁點是網站做一做發現想放動態圖標,圖標放一放覺得用影音動態表現更好,想放影音就要進AE,動態做一做發現有細節要改,這中間還要用 VS Code 調一下JS 或 Css 來修正一下效果,最後還要對一下開發文件確認規格O不OK,以往每次做一個東西的時候,我都必須關掉另一個才能順利執行,真的是麻煩的要死…

而換上新電腦之後…

阿母啊!我現在可以全開不用關照樣順用啊!

以往不管幹什麼都要等上幾秒的反應時間,這台新電腦則是不管操作什麼都是如絲順滑,在我開了爆多東西的情況下,還能如此順暢,真的做到我只要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地步。

現在一堆開箱已經有列出很多效能方面的評比,我這邊就不多說那些重複的東西,你完全可以去參考那些比較的表格。

延伸閱讀:

M1 Ultra 與 M1 Max 各種跑分比較:M1 Ultra 比 M1 Max 強多少?

蘋果 M1 Max 晶片 GPU 跑分首次揭曉!效能直逼 Nvidia RTX 3080

MacBook Pro 2021選購攻略|M1 Pro/M1 Max/Intel 售價規格比較

設計工作壓力測試

我在開著AE、PS、AI、Figam 的情況下開著八十多的分頁沒在關還聽著歌看實況,也不覺得作業上有體感的遲鈍,連鍵盤發熱都沒有只是微溫,嘗試在 Figma 進行了一下極限操作,這每一張都是2~9MB的大圖,我大概塞了五千多張,跑起來有點卡但還是順的,一次導出100張以內也都不是問題,超過Figma就不回應了。

我相信一般正常使用,不管多複雜的專案 M1 Max應該都不是問題,我甚至還能一邊開虛擬機掛遊戲,一邊在Mac系統這邊開設計軟體工作,但這是因為我是重度一心二用使用者,會同時進行多工的專案項目或事情,如果只是單純使用 PS 或AI 修修圖,那Pro絕對綽綽有餘(或許Air 就能勝任)。

其實 M1晶片 Apple 2020 就推出了,但我還是到 2022 才買,一方面是那條bar,一方面是不想踩地雷,Fimga 就算了瀏覽器也能開,但 Adobe 核心系列要是不支援就會超級麻煩。

有原生支援才能發揮電腦的全部效能,而沒有支援的話跟掰咖沒兩樣,災難現場的慘況我相信之前衝第一波有關注的都懂,身為脾氣不好的社畜,一直以來買電子產品都是盡量避免衝版本第一波的。

至於SSD,雖然 512G 我能用八年用不滿,但這次還是很奢侈的買了1TB,這樣終於可以把一些喜歡的照片跟影片從雲端跟外接硬碟搬回家,完成過的專案也不必每次都要及時塞進雲端硬碟保存,APP更是能用得到就下,工作環境舒服了不只一倍,使用體驗上我覺得很棒。

M1 Max 遊戲體驗如何?

來,先跟我念一句「玩遊戲不要買Mac」,就用這句話總結就行了。

因為時間跟體力逐漸跟不上,個人現在不怎麼開遊戲了,頂多就是趕案子趕得很憋悶的時候,會開個模擬市民4然後強迫不愛音樂的小人去彈琴,我工作多久她就要彈多久這種鬼畜舒壓法(假日會從早上八點彈到凌晨四點半,彈到小人猝死,我就知道該關機去睡了)。

模擬市民 3 在 PD虛擬機上確定是可以運行的,也跑得不錯順,M1 Max 強大的性能讓我不用多開一台PC來跑這個,機體也不會發熱就是微溫而已,覺得讚讚。

還有一點大家應該都知道,M1 晶片的特殊性可以直接玩 App Store 就有上架的所有遊戲,不需要再開模擬器就可以直接運行,直接下載就可以玩了超級方便的,但是很多遊戲還是不能玩,其實我也試過用虛擬機去跑 RO,但 RO 擋模擬器所以失敗了,總之,再複習一次「玩遊戲不要買Mac」。

M1 Max 使用一個月心得

平常都是放在桌子上使用,偶爾也會帶到床上去躺著用(對我就是這麼懶,打打文件我就是躺著用),體驗了一下超級省電是什麼感覺,帶出門也沒什麼感覺到厚重感,反正我也不會帶著電腦去做體能訓練。

第一個最棒的就是螢幕了,這塊 Liquid Retina XDR 的螢幕真的有夠漂亮,該黑的地方黑該白的地方白,比 Retina 的螢幕還要更美,在這塊螢幕上處理RAW檔的圖片很快樂。

鍵盤的手感也更好了,可能鍵程較深敲打起來回饋感也很棒,強大的機體讓我節省了至少一半以上的工作時間,節省了時間成本,就能吃下更多案子,作為生產力工具來說 M1 Max 真的是絕讚。

不用一直關軟體切來切去就是爽啦!

雖然一台價格十萬多貴森森(我這輩子買過最貴的電腦了吧),但如果是作為回本用的生產力工具來算其實也還好,畢竟工作用的吃飯工具最重要的是穩定跟快速,而 Apple 一直在這方面表現得非常不錯(尤其跟PC對比),至少我終於又開始積極工作了(而不是電腦一Lag就開始消極怠工)。

總之,個人覺得 MacBook Pro M1 Max 是對我來說除了「價格」以外都非常滿意的電腦,不需要Windows 作業系統的人 預算夠就可以直上,但如果你要用到 Win 才有的軟體那就需要考量一下了,


薩羅

天天只想躺床擼貓的現役產品設計師,為了在諸神黃昏的專案下不被隕石砸死學會了通靈之術,常常覺得自己應該去行天宮的地下街擺攤,期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獵人完結。

Privacy Preference Center